战斗民族为什么总喜欢把现实做进游戏里?

我最早接触的战斗民族游戏,是4A Games的《地铁2033》,让我这个之前只玩过《辐射》这种美式废土的垃圾佬大为震撼,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的回血道具:一个黄色的小方盒。

这个小玩意在现实中是一种苏联时期生产的小型急救包,一个小盒里就包括了止疼药、抗生素、抗辐射药等多种药品。起初我不过是感叹这个小方盒居然如此黑科技,然而随着游戏阅历的增加,我发现战斗民族做的射击游戏,尤其是废土游戏,哪都是这玩意的身影。

在《潜行者》《Atom RPG》《逃离塔科夫》等游戏里逛了一圈之后,我发现不止是这个急救包,战斗民族做游戏似乎就喜欢把他们生活里的物件做进游戏里,掺了木屑的黑面包、用来解宿醉的腌黄瓜、斯拉夫土法制作的茶等等不胜枚举。而以硬核著称的《逃离塔科夫》,更是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某种极端。

我并不想说这个游戏对于枪械的还原有多么细致,在这一点上《使命召唤》和《战地》系列也不遑多让,这些对于玩家来说甚至是一种卖点,但《逃离塔科夫》还原的物品让人迷惑:糖盒、炼乳罐、巧克力包装纸......

有这个必要吗?

在游戏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让玩家收集的垃圾而已,比起这些杂物究竟是什么,大多数玩家更在乎这玩意能卖多少钱,似乎并没有必要去一板一眼地照着现实原型还原到游戏里。

这么做的好处最多也就是给那些同为战斗民族的玩家在游戏里增加一些亲切感罢了,按照“若非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把宝贵的人力物力放在这种事上实在有些荒唐。

而战斗民族不仅这么做了,并且从2007年的《潜行者》到后来的《逃离塔科夫》一直这样,乐此不疲。

对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我在年初发售的《原子之心》里找到了一个自洽的答案。

《原子之心》里充满着放荡不羁的狂想,遍地都是充满科幻感的机械,似乎并没有多少来自现实里的杂物供我纠结,但这个架空世界在我眼里却又那么现实,楼里挂满了伟人的肖像,院子里是代表工人的雕像,而游戏里的角色,诸如谢切诺夫、巴浦洛夫,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名字。

从这个游戏里,我感受到了一股来自斯拉夫民族的傲气,仿佛是故意要强调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成就,在这个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游戏圈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当然,这种独树一帜更多是渗透在战斗民族骨子里的骄傲所带来的结果而非原因。毕竟《逃离塔科夫》肯定不是为了彰显个性才去考究现实里的巧克力包装纸长啥样的,更有可能是他们的生活里有什么,就把这些顺手做到了游戏里填充进去。至于玩家怎么想、是否符合游戏开发的逻辑、这样做是否物有所值,他们可能并没想那么多。

最后,这不过是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罢了,不知诸位游民老哥在自己的游戏经历中,有没有感受到战斗民族对现实元素的执念,又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深夜聊天室#

修改于 2023-06-17 23:27

游戏大杂烩

玩完了,聊会儿?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