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游戏库 —— Steam Deck 个人评测

买 Steam Deck 完全是因为客厅跟书房都没我空间了,客厅被小朋友占领玩,书房电脑老婆用来加班。想着自己的《死亡搁浅》烂尾好久,就想着不如搞部 Steam Deck。


1、包装

Steam Deck 的包装不算简洁,但我觉得已经是最小化的状态了。本来以外黄皮盒子里面还有个正式的盒子,没想到直接就是机器部分。另外,这大概是第一款保护包跟主机一块卖的机器。

2、整体印象

Steam Deck 给人的几个印象,一个是大,另外个是轻。

先说大,它是真的大。本来我看网上的对比图,感觉好像还可以,但实际拿到之后无论是跟 Switch 对比,还是单独放那里,它都显得非常的大。

然后是轻,比想象中要轻。我之前没有看数据,以为它跟国产掌机一样重。到手之后,没想到那么大个东西,拿手上确实没多重(官方数据是 669 克)。我完全可以接受的,游戏一小时左右,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当然怎么都算是拿块东西在手上举一小时,你说一点不累那是骗人的)。

3、握持感

整体的握持感,我认为比较良好。

各大掌机来看,除了 GBA 我就没碰到哪部的手感可以的。想要手感好,都需要加额外的配件,比如 CAPCOM 专门为 3DS 的《怪物猎人》发售的右摇杆,接上之后手感就超级棒,堪比手柄。当然 HORI 也为 Switch 推出过恶魔手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拿手上更舒服。

Steam Deck 其实就有点像加了第三方手柄的 Switch,两侧有着很深的造型,握起来远比 Switch 舒服。加上整体的用料我认为还算可以,所以手感方面整体给我比较好的印象。

4、按键手感

但是,到了按键布局这一块,我就有点不太适应了。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了将就两块摇杆正文的触控板,整个机器的按键布局很糟糕。

十字键:被挤到左上角,这是有史以来位置最靠左上的十字键,没有之一了吧。虽然在现在很多 3D 为主的游戏里面,十字键已经被拿来选菜单。但对于一些 2D 横版类型游戏来讲,Steam Deck 的十字键所处的位置真的不友好。

XYAB 键:这几个按键都还好,用几小时就适应了。但也因为太靠右上角,导致用起来并不是十二分的舒适。

摇杆:说实话,Steam Deck 的两个摇杆还是非常不错的。无论是回弹力度,还是高度,都非常的舒服,跟手机没有两样,远比为了便携妥协的 Switch 舒服。

肩键:优秀,L1L2 以及 R1R2 都非常顺手,按下去的力度刚好,回弹的速度也够快。L2R2 是线性按键,玩赛车游戏的时候可以精准控制没门,键程我认为很科学。

背键:在 Steam Deck 的北部,还分布有 4 个背键,可以用来映射一些平时你不太喜欢按或者不方便按的按键。但我认为背键的手感比较一般,我个人也并不习惯在游戏中使用。

触控板:最让人觉得鸡肋的就是这两块触控板,真的不如不加。开发者的想法可能比较理想,觉得这两个触控板在部分情况下可以替代鼠标。

实际上,在玩《死亡搁浅》的时候,我试着把右触控板设置为像鼠标一样来控制视角。但因为它离 XYAB 非常远,需要把手移回去的时候非常累人。并且,如果你想大幅度转身,只用手指划一下根本不够,你需要在板不停的划几下,远不如摇杆轻松。

当然,我能想象得到,在玩一些需要鼠标的游戏,这个触控板会比较有用,比如《文明》系列。但我不知道会有多少玩家,会在这么小的屏幕上玩这类游戏。

我觉得 Steam Deck 如果有二代,这玩意第一个会被取消掉。想哪里都照顾得到,结果往往哪方面都照顾不好。

5、屏幕

Steam Deck 的这块屏幕是 1280x800 的 IPS 液晶屏,亮度为 400 尼特。我没用过更好的,所以觉得它的表现其实跟 Switch OLED 差不多,只是在颜色鲜艳度及黑场方面比不了,但比续航版的非全贴合屏还是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也因为全贴合屏的原因,它的可视角度及抗反光能力都算优秀。虽然分辨率从 2022 年的今天来看是低了点,便你想想性能就在那里,分辨再高意义也不大。

我手上这台是 512G 版本,屏幕好像用的是高级防眩光蚀刻玻璃,其他版本我不太了解具体效果如何。

6、游戏表现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给出的配置:

读取速度:不同存储空间的机器有一个区别就是 SSD 速度不一样,我手上这台是 512G 版本,所以用的是高速 NVMe SSD。我也不知道读取算不算快,玩《死亡搁浅》从启动到能操作角色,我用 iPhone 的秒表测试了一下一共花了 54 秒左右。

帧数表现:小游戏就不提了,像《斑鸠》这类都是稳定 60 帧运行。但像《死亡搁浅》这类游戏,Steam Deck 玩起来还不是特别理想,游戏在 1280x720 这个分辨率的情况下,画面设置的特效开到最高,画面只能维持在 45 帧左右。部分复杂的场景,经常掉到 40 帧或者以下。

发热情况:Steam Deck 在运行大部头作品的情况下,发热量我认为完全可控。一般 CPU 温度会在 75 度左右,但因为机体空间比较大,所以机器表面温度其实并没那么高。当然,今天的广东只有 14 度左右,跟这有一定关系,夏天可能摸起来并不舒服。

小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用 Steam Deck 玩《死亡搁浅》的时候,会有 UI 以低分辨率显示的问题。在进第一、二层菜单的时候也是如何。一直到进入第三层菜单(游戏图形设置等)的时候,字体分辨率才恢复正常。目前,仅发现这款游戏有这个现象。

7、声音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 Steam Deck 的声音表现,官方给出的信息是这次使用了嵌入式 DSP 立体声喇叭,这是掌机里面我听过最爽的外放。层次分明,音质不能说跟音箱比,但在有限的体积内也已经做到了悦耳动听。

而蓝牙音频方面,我用的是 AirPods Pro 进行测试,感觉连接仍然有延迟。不知道是耳机问题,还是 Steam Deck 蓝牙连接本来就是这样。有其他品牌 TWS 耳机的伙伴可以测试看看,在菜单界面动一下光标就行,正常声音跟光标是同步的。

8、续航

其实像 Steam Deck 这么强的掌上性能,续航确实不可能太乐观。官方给出的数据是 40 Whr 电池, 2 至 8 小时游戏时间。

正常的 3A 玩到复杂的场景,风扇就开始有明显的噪音,显然是在疯狂散热。正常情况下,80% 亮度的时候,《死亡搁浅》这类作品可以正常游戏 2 小时。而一些小游戏像《挺进地牢》这类,能玩的时间就更久一些,具体跟游戏体量以及吃算力的程度有关。

我认为电池只是用来备一时之需的,平时玩还是建议接上电源。除了原装充电器,你还可以使用 45 瓦 USB Type-C PD3.0 供电,这样可以满足边充边玩的需求。

9、跟 Switch 的异同

作为 Switch 跟 Steam Deck 用户,我觉得这两台机器还是有一些共同及不同点。

共同的点在于,它们都是家庭便携娱乐终端,特别是客厅跟书房都没位置或者不方便游戏的时候,这两部设备拿在手上就能玩的特性,还是非常方便。

不同的点在于,Switch 的目标用户可能更偏任天堂独占游戏的爱好者,以及部分对体感有需求的人。而 Steam Deck 显然更适合对掌机有着更高性能追求的人。

至于哪部更适合你,就看你更偏哪类游戏了。毕竟,玩游戏开心最重要,最近重温 NDS 的《FFTA2》深有感触 !

修改于 2022-12-04 20:36
未经允许禁止对内容进行复制和转载。

游民百相

游民优质的投稿与作者交汇于此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