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被上帝眷顾的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从芸芸众星中脱颖而出的天才导演,他的电影生涯并不长,但却在短短的二十年间间创造出了无数的经典。

诺兰拍出的十部长篇电影中,有八部入围了IMDb Top 250,分别为《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致命魔术》、《敦刻尔贝》。

如果你看过上述所提到的任何一部电影,那么应该清楚诺兰电影本身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与震撼人心的视听体验,这种吸引力来自于诺兰电影中经常性出现的凶杀与叙事陷阱、又或是将看似复杂的逻辑理念以轻松易懂的方式贯彻,而在设置烟雾弹悬念的同时,夹杂着繁弦急管的配乐。

今天我将带领各位深入诺兰电影背后的奇思妙想,并挖掘其伟大、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生涯。

从超英电影到科幻巨作——诺兰的电影生涯回顾

诺兰197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由于母亲是空姐的缘故,所以诺兰经常跟着母亲在美国与英国来回跑,也因此接触了两国不同文化的熏陶。

而稚嫩的诺兰似乎从小就对电影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喜爱,他在年仅七岁时就已经开始捣鼓父亲的超8摄影机,并以自己的玩具拍摄了第一部短片。

自此之后诺兰便钟爱拍摄短片,在大学期间,诺兰与同样热爱电影的朋友创办了社团,开始了自己长达四年的创作。

1996年是诺兰的毕业之际,因不满足短片的条条束缚,诺兰开始了自己第一部长片的创作——《追随》。

但因为资金与场地的限制,影片的主角也都是业余演员,所以拍摄周期磕磕绊绊,整整维持了两年,由于拍摄进度过慢,期间诺兰还自己拍摄了一部三分钟短片——《蚁蛉》。

《蚁蛉》可以说直接展现了诺兰拍摄电影的核心思想。

故事发生在一个男人的家里,男人因为讨厌地上的蚂蚁开始了自己的猎捕行动,而当他真正找到蚂蚁时却发现眼前是一个与自己动作和长相酷似的小人,但男人还是毫不犹豫的拿起拖鞋砸了下去,正当他高兴之余,远处又一张大脸恍然出现。

短短三分钟却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即以虚为实,从一件微不足道、看似日常的小事开场,紧接着将玄机隐藏其中,例如短片中有一个钟表的细节,代表的是时间循环,结尾揭晓真相,狂收之前的伏笔,让你细思极恐。

这部短片奠定了诺兰的个人基调。

一年后,诺兰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追随》上线。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具有偷窥癖的男人逐步落入陷阱的故事,与《蚁蛉》的框架一致,小事物引入大伏笔,独特的偷窥自白加诺兰自身对人性的考究与认知,让这部电影大获成功。

虽然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与成本,却有着一流的剧本功底,诺兰式叙事成功走入大众的视野。

《追随》的成功开了个好头,为诺兰接下来的《记忆碎片》打好了基础。

2000年,来到了好莱坞的诺兰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结合自己弟弟乔纳森诺兰的小说改编电影《记忆碎片》,再次引起了电影界的轰动。

如果说《追随》只是诺兰本人的小试牛刀,那么这部《记忆碎片》可以说是诺兰最巨代表性的作品。

其大胆的倒序方式,结合主人公自身的十分钟失忆症,营造出了一种绝佳的支离破碎感。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不再是以往常规的上帝视角,转而一头栽进了迷宫,与主角一同寻找出路。

这种解密的快感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带来的乐趣,诺兰反常规的用黑色来代表正序,彩色代表倒序,相互递进,最终达到一个交叉点。

《记忆碎片》的叙事逻辑极为大胆,但诺兰却做到了正倒叙交叉的同时不影响剧情的逻辑与观感,如果你想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那么我极力向你推荐诺兰的这部作品。

该片上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获得了数不尽了奖项与赞誉,然而这位天才导演的传奇之路才刚刚开始。

2001年诺兰拍摄了警匪电影《白夜追凶》(失眠症),该片讲述了两个警察受命来到偏远的阿拉斯加调查一起少女谋杀案,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非常特殊,即使是到了夜晚太阳也永不落下,然而在追捕凶手的过程中,主角不慎打死了自己的搭档,因此他开始分不清日夜,内疚感与黑夜白天的矛盾刺激着主角的内心。

这部电影延续了诺兰一贯的风格,用支离破碎的片段组织故事,从人物的心理出发探索人性的深渊,不过剧情本身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这也是诺兰唯一一部没有编剧权的电影,因此诺兰日后的电影都坚决自己要有全部的著作权,要不然就会放弃制作。

2003年注定是一个不平淡的一年,DC的超英漫改电影陷入了死胡同,而诺兰则向华纳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并邀请当时正火热的英国男性克里斯蒂安.贝尔担当主角,指导蝙蝠侠系列电影。

眼看当时的好莱坞新星找自己拍电影,华纳自然是乐开了花,果不其然,2005年《蝙蝠侠:侠影之谜》正式公映,该片获得了3.5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荣获了影迷与漫画迷的一致认可,自此一个黯淡无光的悠久IP重新焕发色彩,蝙蝠侠再次火爆全球。

2006年,诺兰在还未拍摄蝙蝠侠续作之前指导了另一部电影——《致命魔术》

这部电影原本只是诺兰的一个过渡作品,但却再次引发好莱坞的轰动,两位魔术师的传奇对决,其倒序加闪回的叙事手法,直接让本片的剧情像魔术师一样骗过了观众的眼睛,原来最伟大的魔术师不是影片的两位主角,而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本人。

同时电影也道出了诺兰电影的内核:

第一部分叫"以虚带实",魔术师给你展示一个平常的事物,第二部分叫"惊人反转",魔术师拿起那个平常的事物,用它做一些超乎寻常的事情,但这时候还不够,因为光把东西变不见观众只会目瞪口呆,所以还要把东西变回来,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魔术要有第三部分,最难的部分,我们叫做"化腐朽为神奇"。

2008年,超英电影的巅峰之作《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

毫不夸张的说,直到今天也依然没有哪部超英电影能够超过《蝙蝠侠:黑暗骑士》,甚至我个人还有点憎恨诺兰,因为这部作品实在是太完美了,导致后续的超英总感觉差那么点味道。

希斯莱杰本人无可挑剔的表演直接将把影片提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邪恶变成了一种诡异"优雅"的艺术,而诺兰对于人性的捉摸与揣测又让影片的过程充满着不少的变数与悲哀,这种来自智斗与人性的挣扎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事实上超英的上限似乎也仅限于此了,诺兰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了超英电影界的天花板,原来超英也能承载起对于社会与人性的思考。

2010年,正当人们还在期待《蝙蝠侠》的续作如何突破更高的上限时,诺兰带着他的《盗梦空间》来到了大众的面前,这是诺兰在商业领域内的一次全新尝试,不出所料,影片获得了全方位的成功,电影院内座无空席,人们在观赏诺兰极大脑洞的同时,被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奇观刷新认知。

在电影发售的几年后,人们都还在反反复复的讨论电影的结尾,可见《盗梦空间》的影响力实在是惊人,说是诺兰在当时最出色的作品也不为过。

2012年,蝙蝠侠的最终篇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上映,作为蝙蝠侠的收官之作,影片的重心完全放到了蝙蝠侠的身上,对于汤老师饰演的反派塑造略欠火候,整体节奏也因为加入了大量的角色而慢了不少,不过对于结尾的处理依然令人震撼,该片狂揽了全球10.05亿美元的票房,成为影史上第十三部票房超过十亿美元的作品。

时间来到了2014年11月7日,诺兰和他的弟弟再次带来了足矣在影史留下辉煌一笔的作品——《星际穿越》

"不要温顺的走进那良夜。"

这部《星际穿越》拥有着硬核科幻的外壳,内核却依然是人类的情感,爱有时能穿越时间、甚至是维度,通过星辰与银河的闪烁,映射人类孤独且自大的渺小,人类仿佛身处孤舟,一遍又一遍的划着无知的浆,划进那虚无缥缈的黑暗。

对于这部电影我没什么可说的,谁看谁知道~

2017年,诺兰又一次尝试了一个新的领域,凝聚于战争的《敦刻贝尔》上线后迎来了无数人的赞誉,其庞大真实的战场、夸张极端的音效、诺兰惯用的叙事运镜,让《敦刻贝尔》虽然是一部写实战争片,却有一种满屏的悬疑感,但因为本身剧情遵从历史的缘故,影片并没有在剧情上有多大的创新,我个人看起来比较疲惫。

2020年的《信条》可能是诺兰最饱受争议的作品,因为诺兰这一次不再拘束于叙事结构上的塑造,转而对其改造成更深层次的视觉表达,利用角色间正逆行动的表现来作为影片的碎片化叙事,它不像《记忆碎片》那般黑彩色的辨识,而是要真正的去感受它,总而言之《信条》并不是一遍能看懂的电影,但它却依然做到了诺兰独有的精彩。

诺兰的影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其实从我上述的影评不难看出,诺兰习惯性的将电影的叙事部分拆开,一环套一环,营造出此情非此彼的观感。

然而事实就是,有时事情的真相就在眼前,诺兰几乎所有的电影都会采用倒叙的方式,用线索填补观众的大脑,有时观众很难察觉线索的真实用意,也正是因为倒叙,才能达到这种"蛊惑人心"的效果。

诺兰本人也说过,故事情节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观众并非站在上帝视角,看着角色在里面转圈,而是走进迷宫,像是站在他们身后一样,一起走错方向,走进死胡同,这也是他所有电影的方法,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盗梦空间》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主角与另一个年老人的博弈,然而观众并不知道眼前的老人是谁,自然就会有一种老人是"坏人"的感觉,毕竟是主角的对立面,然后在进行记忆的闪回,中间为观众展现叙事的宏观与视觉的奇观,通过线索的埋藏与台词的把控,让观众始终与角色处于同一视角,甚至还要落后,这就会带来更多的悬念,结尾最后揭晓老人的真实身份,原来是年龄带来的相貌不同,观众恍然大悟,全片结束。

而所谓的全片结束并不代表观众的讨论声结束,因为诺兰的电影结尾总会留下新的悬念,比如《信条》最后尼尔的笑容,《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最终蝙蝠侠的黯然离场,都让这种叙事迷宫的感觉在观众的脑中迟迟不散。

这种独有的、带动观众大脑思维的叙事方式,是诺兰电影的精髓所在,即使是复杂的抽象概念,诺兰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让自己的电影具有商业属性的同时不失电影的艺术性。

诺兰的个人风格

诺兰电影能成功的一部分,还在于他坚持不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不光存在与电影,还在于拍摄电影的过程中。

比如诺兰钟爱于实景拍摄,当年为了拍摄《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蝙蝠车,诺兰还真造了一辆出来。

而《盗梦空间》的走廊失重戏,也是通过真实的360°全方位旋转酒店走廊来呈现的。

《星际穿越》中著名的五百亩玉米地也不是CG后期制成的,而是诺兰派制作组花了整整半年时间种出来的,就是为了营造氛围感,后续一把火烧毁也是真实存在的。

诺兰舍弃了较低成本的CG特效,转而加大了制作组的人力和物力,不光是为了体现电影的真实感与临近感,更是为了将演员的演技发挥到极限,因为只有身处于一个真实的环境当中,演员才会更高的表演空间。

所以诺兰电影每一部演员的演技,都达到了一种以假乱真的效果,他们不再需要花费心思想象空间,在真实的环境中他们只需要做出真实的反应就足够了。

又比如诺兰从来不喜欢用第二摄影制作组,也就是所有的镜头与过长都由诺兰本人亲自监督完成,因此他对拍摄的要求也只高不减,这种带点偏执性格的导演反而成就了不少的经典,也正是诺兰本人的惯有风格,让他的电影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任何一部烂片。

好莱坞最后的电影制作人

事实上我并不会刻意的把诺兰捧上神坛,因为这几年关于诺兰的质疑声一直连绵不断,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诺兰真的是现如今为数不多的好莱坞导演里既带有个人风格,也有着高票房高口碑的导演了。

诺兰本人的魅力就是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平衡的很好,而这种难能可贵的平衡,却是现在许多的好莱坞电影所欠缺的。

诺兰当然不是完美的,他动作戏拍的稀烂,单个电影的配乐水平虽高,但却缺乏辨识度,也可能是因为他大多数电影只请汉斯季默配乐的缘故吧...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位风格独特的导演,至少在如今人人摆烂的好莱坞,克里斯托弗诺兰任然没有向流水线低头。

修改于 2023-05-10 20:11
[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游民百相

游民优质的投稿与作者交汇于此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