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气节:满门忠烈的颜家

前言

我第一次听说“颜真卿”这个名字,是在小学的书法课上。当时的我只知道他是一位楷书成就与柳公权齐名,行书造诣直追王羲之的大书法家,并不了解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颜真卿的《勤礼碑》

至于我最早听说“颜杲卿”的名字,则是在中学的语文课上与老师一起诵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当时的我也同样没有意识到,“为颜常山舌”的背后竟是如此悲壮的故事。

我曾经对《刺客信条2》中出现的意大利知名家族及其兴衰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并简单分析了它们在十五世纪意大利城邦政治中的作用。今天,不妨让我们把时间向前推进七百多年,并把目光转向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来看一看历史上和漫画《刺客信条:王朝》里的颜氏家族。毕竟,这是属于我们华夏自己的传奇。

领兵的书生,不屈的忠臣

颜杲卿和颜真卿是从兄弟(即堂兄弟)关系,他们的曾祖颜勤礼的兄长颜师古是有名的经学家和历史学家(代表作为《匡谬正俗》和《汉书注》),五世祖颜之推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颜氏家训》),其先祖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复圣”颜回。由此可见,颜家是一个极其注重家风教育和家学传承的古老家族。

颜氏家族谱系

颜氏兄弟的仕进之路并不相同,颜真卿通过科举的方式步入仕途(他在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甲科),颜杲卿则是因为父亲的关系被授官(也就是所谓的“恩荫”),但他们都有高尚的操守和杰出的才能。

颜杲卿在魏州做官时,史称“振举纲目,政称第一”。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品级小,职权大)一职时,更是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久断不决的冤狱,以至于久旱的五原郡突然天降大雨,百姓称赞他的功德,把这场雨称作“御史雨”。

随后,颜真卿因为刚正得罪了杨国忠,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而颜杲卿则因得到安禄山赏识,被他上奏提拔为常山太守,这就是颜氏兄弟一同在河北道担任地方官的缘由。

因为安禄山频露反迹,颜真卿便以阴雨不断为借口,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以备不测。同时他还天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因此,即便有人把颜真卿的“小动作”上报给安禄山,安禄山也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个书生,不足为虑(陆逊、王守仁:你说啥?赵括、陆机:你说的对)。

后来安禄山起兵,河北郡县大都沦陷,只有防守严密的平原郡尚存。痛心“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臣”的唐玄宗在听说了颜真卿的事迹后又不禁感叹:“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

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比起自己的从弟,颜杲卿对于安禄山的反叛并没有多少心理准备,更别提物质上的准备了。因此当安禄山和他那声势浩大的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常山城下时,颜杲卿只能与自己的长史袁履谦一同出门迎接这位对他有“推举之恩”的老上级。安禄山大喜,赐给他紫袍(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象征),让他和自己的义子李钦凑一起统帅七千兵士屯守土门。

当然,身为世代忠良的颜家子弟,颜杲卿并非真心归顺安禄山。不愿为虎作伥的他与袁履谦和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等人一起谋划平叛之策。颜杲卿托病不出,派次子颜季明去联系河北道各地郡守和时任太原尹的王承业。他甚至还让颜季明去劝降平卢节度副使贾循,以威胁安禄山的大后方,可惜事情泄露,贾循被杀。

与此同时,安禄山也攻陷了东都洛阳,斩杀了洛阳留守李憕等三人,派使者段子光用他们的头颅去劝降颜真卿。颜真卿为了不惊扰军心,哄骗将领说自己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不是他们的,随后斩杀了段子光并派外甥卢逖去常山约颜杲卿一同起兵,以断安禄山退路。

几个要地都被我标出来了

颜杲卿大喜,于是假传安禄山的命令召李钦凑议事。李钦凑连夜赶来,颜杲卿便以城门不可夜开为由,把他安置在旅馆里,等他喝醉后命袁履谦与参军冯虔、县尉李栖默、杂役小吏翟万德等人将其斩杀。

另一位镇守土门关的安禄山将领高邈此时也刚从幽州回常山,藁城县尉崔安石杀死了他此前派出的斥候骑兵,又骗高邈“太守准备了酒筵舞乐在旅舍中等你”,将其擒获。叛将何千年刚好也从洛阳来赵郡,冯虔、翟万德便又在醴泉驿站埋下伏兵,将他捉住。

颜杲卿派长子安平县尉颜泉明将李钦凑的首级和高何二将送往长安。到了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留下了颜泉明等人,扣下了颜杲卿的表状,呈递表章献上叛将,当作自己的功劳。玄宗不知内情,提升王承业为大将军。不久后,获知颜杲卿功劳的玄宗加授他为卫尉卿兼御史大夫。

颜杲卿斩杀叛将以后,收兵训练士卒,便发檄文传告河北各郡县,说朝廷任命荣王李琬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元帅,统领大军三十万,即将出兵土门。各郡县听说后,都杀掉叛军守将,远近响应,河北二十四郡中竟有十七郡同日归顺朝廷。

然而,这种有利局面并不能持久。毕竟颜杲卿只是利用信息差(比如假意归顺叛军以获其信任,假称朝廷大军正在奔赴土门以获得河北各地郡守支持)和先下手为强造成的连锁反应取得了暂时的优势,这种优势并不能弥补缺乏训练的乡勇兵和安禄山统领的虎狼之师在战斗力上的巨大差距。听闻河北有变,安禄山立即派心腹史思明和蔡希德带领精锐部队北渡黄河,急攻常山。

不涉旬,贼急攻城。兵少,未及为守计,求救于河东,承业前已攘杀贼功,兵不出。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并卢逖杀之。

由于城中缺少物资和兵员,加上王承业“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寡不敌众的常山很快沦陷,一万乡勇军也近乎全灭。颜杲卿和袁履谦一同被叛军擒获,史思明用颜季明的性命要挟他投降,颜杲卿不回答。史思明只得斩杀了颜季明,一同就义的还有颜真卿的外甥卢逖。

随后,颜杲卿被押送到洛阳。安禄山斥责他有负自己当年的提拔。颜杲卿针锋相对,指责他本是牧羊的异族奴隶,因为玄宗皇帝的赏识才有今天,可他却辜负了皇帝和朝廷的信任。愤怒的安禄山命人把颜杲卿绑在桥柱上,肢解并吃他的肉。受此酷刑的颜杲卿依然骂不绝口,残忍的叛贼甚至还钩断了他的舌头。颜杲卿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遇害,时年六十五岁。颜杲卿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以及袁履谦也一同遇害。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为颜常山舌

常山沦陷后,周边的河北诸州郡也再次被叛军控制,连颜真卿也不得不放弃平原郡,去与太子李亨会合。数年后,安史之乱被平定,颜杲卿被加封为卫尉卿兼御史中承,追赠为太子太保,颜季明也被封为赞善大夫。可是这一大串响当当的头衔,对于九泉之下的颜氏父子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意义不在于逝者,而在于活下去的人。不在于往者,而在于来者。如今,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身躯已经化作了冢中枯骨(安禄山死后还被严庄和安庆绪下令草草下葬了),其声名也臭不可闻,颜氏父子却得以流芳百世。

正可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朝》漫画的忠实还原与合理改编

为了使古代中国历史与刺客信条系列的世界观相契合,许先哲老师在《王朝》里对颜氏父子的形象和相关事迹做了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艺术性改编。

首先是情节的安排。和刺客信条系列游戏中主角“无意”邂逅历史人物相似(比如亚诺在杜伊勒里宫烧毁信件时撞上了入室寻找金苹果的波拿巴·拿破仑),许老师也用“花都刺客”在长安的复仇行动引出了颜季明和颜家的出场。

“折花”成功的李萼为了摆脱羽林军的搜捕,在鸟瞰点纵身一跃,本想跳入无人的花车中逃脱,不料却落到了颜杲卿之子颜季明的马车车厢内,并在他的帮助下避开了军士的盘查,这为李萼后来在清河救季明,点烽火,赴常山,奔太原等一系列情节埋下了伏笔。

正史上,颜真卿先举起了抗击安禄山的旗帜,随后才有颜杲卿攻打土门关之举。《王朝》里则先安排颜杲卿父子起事,等到其牺牲后再让颜真卿接过大旗。这虽与文献记载略有不合,却使得漫画的情节更为紧凑(毕竟常山和平原双线并行叙事难度很大,也容易给读者带来时空观的紊乱感),也体现了颜家精神的传承。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外表方面,颜氏兄弟的画像是这样的:

当然,这种画像的还原性并不高,因为古代画像以写意为主,力求表现人物的神态,不像西方的工笔画那么写实。在《王朝》里,颜氏兄弟则是长成这样:

不难看出,漫画中的颜氏父子和画像中的形象颇有几分神似,只是脸部更加棱角分明,也更具辨识度(那两幅画像真让人感到脸盲)。

性格方面,对颜杲卿的能屈能伸和刚正不阿,颜真卿的傲骨和叛逆,许老师也做了忠实性还原。

更为可贵的是,对于正史中着墨不多的颜季明,《王朝》也进行了着力刻画,使其形象更为丰满。比如借陈伯和李萼之口,凸显了颜季明与其他贵公子的不同之处。他心地善良,时刻心存百姓,想要成为像父亲那样刚正的人。

再比如颜季明向李萼学武的相关情节。颜季明从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书生”到烽火台上李萼的救助者,从常山城里的一员义军再到能够用“掀击势”砍伤武艺高强的史思明的剑士,体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人物的成长性。

许先哲老师甚至还用怜悯的情怀,在漫画中给予了颜季明从重围中逃脱的机会。类似一些游戏里的if结局,他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命运,比如前往常山与叔叔颜真卿和妻子何红儿会合,寻找归来的机会。但是,胸怀坦荡,不愿抛下父亲苟且偷生,也不愿在强敌前望风而逃的颜季明还是主动选择了和历史上一样的命运——慷慨赴死。

就漫画情节而言,颜季明的处境类似伍子胥,是与父同死,还是保全有用之身以待复仇?每个人的选择不尽相同,但我尊重颜季明的抉择

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文艺作品,莫过于此。

字字泣血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终于轮到了我们今天文章的重头戏——《祭侄文稿》,这篇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血书”祭奠的或许不仅是颜杲卿颜季明父子,也包括了张介然、高仙芝、封常清等安史之乱的死节者。

巧的是,我这个假期在一处书店里恰好撞见了《祭侄文稿》的碑帖

我虽然练过一段时期的毛笔行楷,但如今已经荒废许久了。因此,今天我并不从书法的角度评价它,而是尝试着分析其文本含义,并通过字形的变化来揣度颜真卿创作时的心理。

开篇点明创作时间是乾元元年,其时唐肃宗已经继位,但是安史之乱还在持续。字体端正,辨识度高,颜真卿神情严肃,喜怒不形于色。

表明写作者身份是(从父)十三叔颜真卿,目的是悼念侄子颜季明,并回忆季明高尚的德行。此时我们虽然看不见颜真卿的脸,却能注意到文稿上已经有了圈点和涂改痕迹,可见其方寸渐乱。

叙述安禄山起兵和颜杲卿假意归顺之事。对于颜杲卿的追赠一事,朝廷内部意见分歧很大,颜真卿也对“被挟”进行了涂改。可惜方框里的字涂去后已经无法辨别了。

回忆颜杲卿派颜季明联络自己共商举义军以及攻占玉门关之事,颜真卿的神情愈发凝重了。

从“贼臣拥众不救”改为“贼臣不救”,笔尖颤抖,颜真卿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贼臣”当然是指王承业,“不救”可能是“想救而不能救”,“拥众”则点明了王承业是为了独占功劳,“能救而不想救”。删去“拥众”二字,可能是忌惮王承业一党在朝中的权势,也可能另有原因。

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全文稿最令人悲伤的文字,流为后世经典,颜真卿咬牙切齿,何红儿(原型为颜季明之妻何氏)悲不自胜。

感慨颜季明的悲惨命运。“谁为荼毒”是在追究凶手责任。其时安禄山已死,史思明也命不久矣,罪魁祸首应该更多是指朝廷内部的祸根,比如拱火逼反安禄山的杨国忠,可能也包括了驭臣失败的唐玄宗。

言及“呜呼哀哉”,颜真卿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声泪俱下。所以说《祭侄文稿》不仅是书法名作,亦是颜真卿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记叙了自己安葬颜氏父子遗骨之事,笔尖不住抖动,涂改愈多。可谓“字作丧乱意仿徨”。

涂改最为集中的一处,半数字形无法辨认,可见颜真卿“震悼心颜”。

“尚飨”是祭文最常见的结语。至此,可见通篇用字情如潮涌,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只是颜真卿可能没有想到,这篇悼念兄侄并褒扬其气节的祭文,竟会有一天也成为自己命运的真实写照。

正如标题“满门忠烈”所指的那样,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的离心力加强,节度使李希烈也发动了叛乱。年迈的颜真卿不顾余人劝阻,作为使节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不肯向李希烈屈服的他最终被叛军杀害,终年七十六岁。

结语

由于时代的变迁,颜家的“忠”与“义”在今人看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说颜氏父子和颜真卿的举动是不值得效仿的“愚忠”。

但是在我看来,他们不仅是忠于家族传统和大唐朝廷,更多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本心,遵从心中的信条,不给人生留下遗憾,也不让“为颜常山舌”的典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夏“最后的气节”。

修改于 2022-10-13 21:55
[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游民百相

游民优质的投稿与作者交汇于此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