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中式恐怖故事才叫好?

文丨千里 排版丨络牙

提到中式恐怖你第一个会想到什么?

是长相狰狞,让人敬畏的神像金刚?

是阴森恐怖,雾气弥漫的深山墓地?

还是古怪诡异,地方民俗的条条框框?


没有欧洲古典哥特风的恐怖灵异,也没有美式血浆类的惊悚画面。中式恐怖更多是你在细思之后的脊背发凉。

近年来优秀的国产恐怖游戏越来越多,中式恐怖的“味”也逐渐通过游戏让玩家切实体地会到。而就在最近又一部国产中式恐怖游戏《三伏》在今年3月21日正式发布了自己的试玩版本,今天就让笔者由《三伏》开始,聊聊中式恐怖,或者说东方恐怖的那些事。


年中七八月,三伏天似乎适合讲鬼故事也适合发生鬼故事,无论是月光蟑螂的两部作品《烟火》、《三伏》或者是《港诡实录》等等,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时候。

这难道是巧合吗?


我们再向周边看去,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日本轶事与怪谈,以梦枕貘的《阴阳师》为例,也是发生在夏天的居多,大量日本动漫中暑假活动都离不开“试胆大会”。而去年韩泰合拍的恐怖电影《灵媒》故事也发生在这个时候,比较有趣的事是影首映时间刚好也是7月14日。

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这个时间段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确实有,大家熟悉的鬼节,道教说中元节,佛教说盂兰盆节,都是七月的同一天,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农历七月半。《易经》中提到七为复生之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阴阳相交的七月也是最适合祭祀,出现“神鬼怪异”的时间段。


可以说大部分东方的恐怖故事发生在七月跟本身东方人的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宗教元素也是东方恐怖故事中必不可少的,《烟火》的纸人,家里供奉的神像,《三伏》试玩版中最后一幕所出现的佛教手印。《港诡实录》中关于盂兰盆节的种种记录……


试想晚上,破旧的寺庙里一道闪电划过,一尊表情狰狞的金刚像坐在前方紧盯着你。再试想,昏暗的房间里一张方桌,桌上一尊微笑中带些诡异的佛像,前方是贡品香炉以及散发着红光的蜡烛……

但为什么这些宗教元素会和恐怖产生联系?


人类因未知而恐惧,宗教便是人类用来解释未知的工具。在原始的自然崇拜中,闪电,雷鸣,黑暗等等,人们更多是“敬畏”是“畏惧”,在早期,人们眼中的神与妖并无本质区别,都为未知的神秘力量,对自己好的便是神,对自己有害的便为妖,因为害怕所以尊敬,通过祭祀让这些神秘力量或是“息怒”或是“庇佑”。

就算是“神”,它们的形象大多也不是慈眉善目的,“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之所以佛教道教会把“神”如此刻画,一是为了驱邪,二则是为了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所以说白了,许多宗教元素本身就是为了让人“害怕”的。

人们究竟在怕什么?


宗教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人们有求于超自然力量,选择“信其有”,他们害怕即将发生的,并且无法用正常方法化解的未知“灾”。

所以人们约定俗成,红事规矩,白事规矩,求不同的神该供什么,只要按照规矩来便可以避免“灾”降临到自己头上,而破坏规矩,可能会有更严重的“灾”。中式恐怖能够让人害怕的根源便在于此。《烟火》中的死人债,借了死人的东西必须要按规矩还,但如果不还怎么办?……等等……


正是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又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所以人们因为害怕会万分小心地遵守规矩,甚至于到了病态疯狂的地步。宗教元素伴随着盲目迷信永远是中式恐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烟火》中公婆为了召唤死去的儿子不惜下药杀害儿媳。《三伏》中因为也正是因为迷信气功迷信特异功能所以才有了三眼神童的事件发生,在未知的“灾”影响下,人慢慢变得疯癫,行为变得更加可怕。

那么说到这,中式恐怖是如何利用宗教民俗元素让人感到害怕的?


一个不信基督的中国人看欧洲传统哥特式恐怖故事,比如《诺斯费拉图》,大概率是get不到点的,因为水土不服,中国人并不熟悉西方那套规矩。而现代人去看数百年前的恐怖故事,恐怕也是get不到点的,因为不熟悉时代背景。

宗教与民俗产生于底层人民,要让人们因此产生代入感,那故事一是要符合真实的时代特征,二其中的宗教与民俗也是真实,能够让人信服的。《烟火》里过去乡镇中常有的电话超市,都是中国人记忆中的熟悉的事物。


而《三伏》的时代气息更加浓厚,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重庆,时代为1995-2000年,故事中所提到的特异功能,头顶锅修炼气功等等事件,正是那个时代真实存在过的气功热潮跟特异功能热潮。


而在背景中也加入了大量人们熟悉的只有当年才有的事物,比如破迷信,灭四害等等,老旧的显像管电视机,呼机,录像厅……一切都让人感觉这就发生在那个时代的真实故事。


一个好的中式恐怖故事,一定会有大量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元素,这是中式恐怖本身的特色,也是其魅力所在,人们不仅是在看一个故事,也是在重温那个还有些许迷信的时代。

那么中式恐怖是不是只要堆砌元素,尽量把恐怖包装做足就可以了呢?


其实不然,相反,很多看似吓人的场景变换以及部分jumpscare的镜头运用都是为了叙事服务的,比如《烟火》中男主角经常因为神秘袭击而昏倒随后切换场景,这其实是为了能够以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释和揭露真相。


而《三伏》中比较有创意地使用了时间穿越的设计,男主角与女助手从1995年与2000年两个时间线进行解密,揭秘过程中也将两个时代发生的故事联系到了一起,既提高了叙事本身的趣味性,也和本身的神秘设定良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总的来说中式恐怖理解起来并不算困难,围绕着宗教民俗元素与时代人文去讲一个故事,并不需要什么特别惊悚的画面,也不一定需要一个实实在在出现的幽灵,能够勾起人们最原始的对未知的恐惧便是中式恐怖的魅力。

关于中式恐怖其实能说的还有很多,今天只是稍微浅显地聊一聊笔者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如果你对中式恐怖有什么看法也欢迎留言评论,最后……我现在就想玩到《三伏》正式版啊!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情报姬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修改于 2022-03-30 10:25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发表回复

百家争鸣

深度好文,独到观点,全都在这里~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