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这款被名字耽误的RTS游戏——《蓝色警戒》

很多时候,有些作品尽管拥有不错的品质,然而却为其名字所累,知道的人往往很少。比如说《窃听风云》大部分有点年纪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是经典的相关电影,然而有一部曾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的电影,却因为引进时糟糕的译名,而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拙劣的蹭热度产物,这就是《窃听风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窃听风暴

而在游戏界里,有一款挺有意思的RTS作品,叫做《Stage Of War》,哪怕翻译成《战争之刻》,或者《战火年代》也好,甚至比较正式的《全面备战》也不错,都多少能表达一些意思。然而却因为同时期另外一款叫做《红色警戒》游戏的火爆,被盗版商为了强行蹭热度而改名叫做《蓝色警戒》。

这款捷克出品的游戏热度是蹭到了,也忽悠了不少沉迷《红色警戒》的年轻人购买,然而大多数人买回去安装好一玩,便大呼上当连带着把盘都给飞了,这一度导致这款游戏名声不显。不过也有玩家回去玩上之后,虽然开始一脸懵逼,但是耐心地琢磨后,发现这款游戏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蓝色警戒》不是一款纯粹的RTS游戏,准确地来说是TD+RTS,因为这款游戏的各种功能性建筑无需建造,也无法摧毁,而是通过占领而获得,然后借此生产兵源,同时还有建立炮塔来守卫这些被占领的建筑。这个游戏形式如今看来并不大如何新鲜,但是放在当年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

说起来捷克这个国家也挺有意思,游戏业我记得也不太发达,但是也有着像我们千禧年时那样以最真挚的热爱为游戏而奉献的人们。

说回《蓝色警戒》,初次接触的玩家估计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这款游戏的难度有点离谱,新人打第一关用几个小时都是正常的事,这也造就了相当的门槛,比起被蹭热点的《红色警戒》,又还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仔细看这款游戏呢?我现在都还记得,为了打赢一个关卡,我偷偷摸摸半夜起来玩,结果让我感到绝望的是,天都快亮了,我特么这关还没过!

《蓝色警戒》难吗?这句话如果你去问贴吧的哥们,他们会表示简直不可思议并朝你脸上扔了一个十倍兵海难度加强版,是的,至今依然有一群执着着《蓝色警戒》的铁血硬核玩家在用爱发电做各种mod。

其实平心而论,《蓝色警戒》难度并不高,只不过游戏通关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RTS里的那些东西,比如说APM,比如说分基地的运营,比如说士兵的微操,再比如说英雄的拉扯等,而是对大战略层面的一种总体思考。

单人任务的22个关卡,全都是制作者精心制作的,玩家能想到的兵海平a过去,制作者也想到了,然后他利用兵种的克制以及资源的兑换巧妙地将这条路堵死了。作为玩家的我们,不再是把自己看做一个领兵打仗的将领,而是要把自己看做幕后的执棋之人,需要将眼光放得更长更远,不再是着眼于局部兵种的微操,而是看到全局的制胜点。当我们找到这个制胜之点的时候,离破关就不远了。

此外,不同的关卡让玩家采用的策略也是不尽相同,有些关卡需要一鼓作气不计代价攻克,不然越往后只会越来越难打;有些关卡需要用局部的牺牲来和AI兑子,才能够打开局面;有些关卡则需要固守以挫敌锐气,发展起来后自然能够将敌人按在地上摩擦!不得不说,正是因为这样需要玩家开动脑筋相处破局之道,才让玩家能够拥有足够的成就感。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后来再玩的时候,发现难度并没有当年那么大的原因,因为此时的眼界和看法和当年已然完全不同。正常来说,一关的过关时间顶多四十分钟,短一些的甚至不到半小时,只要能够把握游戏制作者为我们埋在陷阱重重的游戏地图里那一线生机,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反之则会陷入漫长的拉锯战,并且毫无翻盘的可能。

当然,这款游戏的缺点也有不少,除了有些关卡关于冗长之外,AI的自动寻路也是一大硬伤,不过总体来说比起《血狮》那种不知所谓的操控和AI,那是要强无数倍了。

后面这款游戏推出了资料片《战争狂人》,盗版商挠想了想,随便取了个《蓝色警戒2》。数年后,真正的《蓝色警戒2》出了,盗版商挠了挠头,内心大骂这公司真不讲究,于是无奈地将这部名字定为《蓝色警戒3》。

如今这个游戏也上架steam了,1代+资料片+2代打包在一起,如果有兴趣回忆一波童年可别错过了哦

修改于 2021-09-03 19:22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游戏大杂烩

玩完了,聊会儿?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