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宫崎骏总会被人拉出来碰瓷?

如果要在日本业界寻找一个最容易被“碰瓷”的人,那我觉得非宫崎骏莫属了。

庵野秀明说业界“吃枣药丸”了,要把归隐的宫崎骏拉出来碰一碰。

鬼灭之刃的票房全日本第一了,要把出门倒垃圾的宫崎骏拉出来碰一碰。

新晋导演新海诚一跃成名了,要把正在家里画分镜的宫崎骏拉出来碰一碰。

以至于我这个外国人写文章,都要把素不相识的宫老爷子拉出来碰一碰……

虽然这种行为很不好,但毕竟是介绍宫老爷子的文章,所以只能先跟老爷子说声抱歉了。

回到正题上,为什么宫崎骏总是会被人拉出来碰瓷呢?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会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并详细的聊一聊宫老爷子对于日本动画的思考与看法,以及时代浪潮下日本动画最初的选择与归宿。


01

宫老爷子与诚哥,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人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伴随着海港的汽笛与天空中飞机的呼啸,一场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四年前,也就是1941年的1月5日,东京都文京区的宫崎家族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宫崎骏”。

这个对自家飞机工厂很感兴趣的孩子由于并非长子的缘故没能继承家族的事业,反而是走上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由于家境还算不错,宫崎骏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高中与大学时期一边学习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一直在学习着绘画知识,并在大学期间创造了不少漫画作品,为以后自己童话王国的打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间来到1963年,大学毕业的宫崎骏选择了加入东映动画公司,并接触到了前苏联制作的长篇动画《冰雪女王》(又名雪之女王)。

长久以来不曾接触过铁幕背后世界的宫崎骏,被前苏联人民的创作所感动,并因此下定决心要走上动画师的道路。

也正是在东映工作期间,宫崎骏接触到了大量的日本动画,并参与了一些动画的制作,为自己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当然,这其中最可贵的还是遇到了他亦师亦友的一生挚友,高畑勋。

时间再往后,宫崎骏的事业就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了,陆续制作出了鲁邦三世、阿尔卑斯山的少女、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作品。

而后,他更是成立了一个影响了后世几十年的工作室,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吉卜力”,至于这家工作室所出产的作品,想必就不用我过多介绍了,我相信每个读者都曾被宫崎骏所缔造的童话世界所感动。

而本文的第二主角“新海诚”,他的身世则与宫崎骏有着很大的不同。

新海诚的家境很不错,其父亲新津正胜是建筑企业株式会社新津组的社长,不过他本人于1973年出生之后,却一直生活在一个四周环山、日出很晚日落很早的偏僻农村,可以说从小就生活在大自然中,并与之相伴。

由于父亲新津正胜从事建筑行业,母亲新津博美热爱绘画与读书,因此新海诚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它们这方面的爱好和优点,从小便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并在父母的鼓励下学习了绘画知识和建筑行业所必需的计算机知识。

也正是由于青年时光充分的知识积累,在大学毕业后,新海诚陆续的制作了许多游戏,积累了大量的制作经验,并于2002年制作出《星之声》,一举成名。

随后,新海诚的事业便进入了全盛时期,陆续推出了《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秒速五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等作品,并最终成为日本动画业界最炙手可热的存在。


02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变化与时代轰鸣

首先要普及一个知识点,那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

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至少也要理解以上几点,因为这是本文所有观点的基本依据。

好了,如果你已经简单理解的话,那么我想请问大家几个问题,那就是:

如果给宫崎骏和新海诚的作品分别贴上标签,或者说举出几个它们作品中常用的一些手段和常出现的一些场景,你的脑海中会蹦出什么词语?

大家不妨先自己思考下,不过如果让我来回答,对于宫崎骏先生的动画电影,我认为应该有着“梦想、环保、人生、生存、和平、反战、飞行元素、童话世界“等等标签……

而对于新海诚,我认为则有着“手机、地铁、互联网、爱情、距离感、绚丽风景、唯美天空”等等……

或许大家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宫崎骏与新海诚的作品风格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二者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如果去探寻原因,那么毫无疑问跟他们的人生经历,价值观自然是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去寻找本源,那么最根本的还是二人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作品的差异。

宫崎骏先生虽然家境不错没吃过很多苦,但他毕竟也是日本战后满目疮痍的社会大背景下的一份子。

他曾经见过家中长辈贿赂军方的管理人员,也曾经见识过那个时代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更亲身经历了安保运动、劳工运动。

他曾有过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崇拜,也曾因苏联的解体而感到痛苦;

他曾感慨于日本经济的腾飞,但也会因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而愤怒;

他作为日本人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但同时却又因国内的右派势力不承认战争罪行而感到羞愧。

(PS:图为宫老爷子批评安倍政府修改和平宪法。)

现实的种种矛盾一直困扰着宫崎骏的内心,也正是因此,他把这些矛盾经过艺术加工放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从而给予所有观众警示。

而新海诚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则与宫崎骏相差甚远。

新海诚出生在1973年,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虽然在他出生那一年爆发了石油危机导致了日本经济的短暂混乱,但伴随着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日本的经济又迅速崛起,并书写了一段神话。

然而这段神话仅仅持续了不到二十年便轰然坍塌,伴随着90年代日本地价与股票价格的急剧下跌,日本人突然发现自己曾值得骄傲的一切都在迅速的失去。

随之而来的则是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下图为日本GDP增速,可以看到泡沫经济破碎后始终处于±2之间波动)

相比较宫崎骏对于社会、人文、环境、思想的反思和思考,对于20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的日本青年来说,他们因为高速腾飞的经济而获利变得富足,也因为迅速发展的科技而享受到了现代社会的乐趣。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被随之而来的“泡沫经济破碎”所冲击,对社会、对经济、对人与人的关系、对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

而新海诚,则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步入了社会,进入了日本动画产业。

所以讲到这里,我的观点或者说我想要传达给各位读者的理念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宫崎骏与新海诚完完全全就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所谓新是宫的接班人,或者拿二者的作品进行对比然后踩一捧一的行为,都是极为愚蠢的,或者说非蠢既坏。(可以客观分析二者的优缺点,我只是想说不要踩一捧一,搞碰瓷)

当然了,以上只是我针对某些所谓“客观对比”的反击而已。

由于二人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的不同,新海诚与宫崎骏的观点虽有相似之处,但是多数情况下却近乎于对立,甚至说由此形成了日本动画业界关于动画争论不休的两个流派,我来对此分别介绍一下。


03

日本动画“三问”

在介绍“三问”之前,我要引出一下本文的第三个主角,那便是“手冢治虫”。

关于手冢治虫有过哪些作品对于日本业界有过哪些贡献我就不过多介绍了,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他创作的日本第一部电视黑白卡通动画《铁臂阿童木》。

我们都知道做动画是非常烧钱的,欧美的那些卡通动画虽然风靡全球,但其制作经费却也堪称恐怖,这在当时经济刚刚腾飞的日本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为了用有限的经费制作出“每个观众都会喜欢都能接受”的动画,手冢治虫老爷子把轮替制(沿用至今)、一拍三(摄影手法,万恶之源)重复使用镜头(其实还有静止帧)等手段都引入了动画制作当中。

他不但尽可能的压缩制作经费,并且积极的寻找了广告代理商的赞助、改编人气漫画为动画、且出售动画的播放权、授权一些玩具、食品、生活用品等各式周边,希望以此来筹集资金。

虽然这些手段被后人证明非常好用,且直接导致了日本动漫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却也带来了动画生产流水线、动画质量参差不齐、业界从业人员工资偏低等不良的影响,因此受到了后人的一些批评。

PS:其实后人只是就事论事的指责某些做法而已,并不敢点手冢老爷子的名字,毕竟那可是开山鼻祖啊!(宫崎骏:你说啥?)

好了,当你了解完以上的知识之后,我来正式的介绍日本动画“三问”。

第一:什么是“日本动画”?

在宫崎骏老爷子看来,所谓的日本动画,指的是用二维手绘方式创作的,画面精良、故事感人、充满细节、能表达制作者思想的,能够打动观众的精良动画。

也正是因此,原创、不限制制作时长,只做剧场版等“保证质量”的做法,成为了宫崎骏出产动画电影的代名词。

而在手冢治虫老爷子看来,所谓的日本动画,指的是用二维手绘方式创作的,能够被平民百姓所接纳喜欢的,能够量产并充实人民文化生活的,能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喜悦和美的享受的动画。

因此,手冢治虫并不拘泥于动画的格式,不仅参与剧场版动画的制作,也会制作TV动画,只要动画本身能被观众所喜欢,他并不在意动画的质量如何。

而新海诚则在二者的观点上又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所谓的日本动画,其动画制作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3D也好,二维作画也罢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赞同手冢治虫老爷子关于“平民百姓接纳喜欢”的观点,但与此同时又把这份喜欢的前提建立在“故事感人的,充满细节的,表达制作者思考”这些要素之上,然后进行动画创作。

然后便是日本动画的第二问,那便是:什么是好的日本动画?

在这一点上,新、宫、手三人并没有根本上的差异,他们都认为好的动画应该贴近人们的生活,富有内涵和思想,带有制作者对现实的反思和思考,且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从而让他们感动。

但是在实际操作或者说实际表现上,三人又有着些许的差异。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虽然被许多人所喜欢,但是他本人对待动画的态度确是非常“阳春白雪”的,这个倔老头在自己人生的前七十多年里都始终不待见3D技术,也并不认可日本动画业界所谓的卓越成就。

相反,他认为日本的动画正在朝着商业化狂奔,日本动画产业也在逐渐堕落,自己则作为一个“叛逆者”,要守住他所认为的真正的日本动画。

而手冢治虫和新海诚则相对来说更看重“雅俗共赏”。

手冢老爷子就不用多说了,可以说只要观众能喜欢,他对于自己创作的动画就是满意的。

而新海诚虽然对于动画制作的要求也很严苛,但是也并不像宫崎骏那样执拗,他愿意尝试新技术,也愿意接纳日本动画产业几十年来的经验,可以说只要他自己能够满意且市场反响足够好的话,他就能得到满足。

最后,则是日本动画的“第三”问,也是最核心最会引起争议的一个问题,那便是:日本动画,到底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工艺品与艺术品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原因就在于:工艺品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属性,但是仍然是工业大生产的产物,是人类智慧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晶;

而艺术品本质上是艺术家劳动成果的结晶,其使用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其实说了那么多,宫老爷子跟手冢治虫新海诚等人的根本分歧便正是在这里。

在宫崎骏的心底里,他始终把动画当做艺术品看待。

他所认为的动画,是凝聚了他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劳动成果的产物,是它在观察生活并掺杂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后进行的升华,本质上属于“精神层面的享受”。

而对于手冢治虫和新海诚而言,动画应该是工艺品,满足自己对于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固然重要;

但更多的是让观众喜欢,能让每一个看动画的人能够感同身受,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新海诚则加入了商业思维,更为激进)


04

动画产业究竟路在何方

2016年,由新海诚所执导的《你的名字》上映,瞬间席卷了全球市场,并最终拿下了那一年日本的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但是在高质量作画、精彩感人故事的背后,《你的名字》真正被日本人民所关注的原因,是这部动画电影所描述的“陨石坠落”勾起了他们关于5年前那场高达9.0级大地震的痛苦回忆。(汶川地震的震级是8.0)

那场地震不仅毁掉了无数人的家庭,给经济带来了重创,而且更恐怖的是打垮了日本人民对于未来的自信心。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看到爱人相守,小镇被拯救,我们中国观众只会觉得感动而落泪,甚至有部分人还会认为这是“平淡无奇有些矫情的合家欢结局”。

但在日本人民看来,这似乎给了他们一个拯救过去亲人和朋友的机会,给了它们不曾有过的希望,因此他们潸然泪下,并由此打开了心结。

所以由此看来,新海诚所追求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却仍然是因为触碰到了日本人民内心最柔软部分才得以实现,这似乎又印证了宫崎骏对于日本动画的看法和判断。

所以,正如新海诚接受采访时自己所说: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了,没有什么变化;

不会像宫崎骏的作品,仿佛每天都要去冒险,每天都要去打仗,去拯救世界,

这样的情节其实不会真实地发生在生活里;

我们的生活,只有在便利店买东西,或者挤列车的时候不小心跟旁边的人有几句口角。

虽然只是很小的事情,但我们的内心跟争斗、跟战争,跟拯救世界有一样的心情起伏。”

我们感慨于业界那些大师的伟大,被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所感动,但是时光荏苒,他们的作品仍在,但是大多数人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过去。

所以,当我们身处现在的社会背景去反思日本动画,去反思动画这一载体,它能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动画才是好的动画,动画产业到底该走向何方。

这种种问题,或许只有通过时间的洗礼,才能最终给出答案吧……



修改于 2021-04-19 18:07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百家争鸣

深度好文,独到观点,全都在这里~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