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恐怖动画终极鉴赏指南

作者/气球上的喵
编辑/若风

你是否思考过,是什么驱使着大量观众去“享受恐惧”呢?

经典恐怖惊悚动画《寒蝉鸣泣之时》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作,粉丝翘首期盼已久的“大柴刀”又将重新挥舞起来!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新款柴刀

其实,恐怖元素一直是日本电影和动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日本动画中,既含有“民间传说” “都市传说”等日式恐怖,也不乏西方恐怖中的哥特风和“身体恐怖”(Body Horror)。

游民圈子

日本的“恐怖艺术”几乎成了金字招牌般的存在,吸引着无数爱好者前来体会其中的恐惧与愉悦

那么你是否思考过,是什么驱使着大量恐怖类型爱好者“享受恐惧”呢?

《寒蝉》中的男主角前原圭一作为“外来者”来到小村庄雛見泽,与礼奈、魅音、沙都子及梨花四名少女成为好友,“鬼隐篇”中的凶杀案,恐怖传说和好友的诡异行为都没有吓得他“全身而退”,反而“越陷越深”。

游民圈子

面对这样的礼奈,圭一君还想调查

圭一君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观看恐怖动画的观众相契合,我们害怕但还会带着好奇心追看下去,而且越看越兴奋是大概率事件。

但我们也与圭一君不同,因为我们无需亲自面对动画中的恐怖事件,闻不到“血腥味”的我们仍然可以和圭一君共享情绪,获得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这篇文章,就让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日本恐怖动画有哪些独特之处,以及为什么我们在观看恐怖动画时会产生恐怖与快乐的“Double Shot”

部分文字和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恐惧与愉悦并存

理性使我们排斥“鬼怪”,但因为探索“未知”的诱惑,我们又被“吸引”

就像之前提到的,当我们在看恐怖动画时,虽然会感到恐惧,但却忍不住继续窥视。

换句话说,我们的“理性”使我们排斥“鬼怪”,但因为探索“未知”的诱惑,我们又被“吸引”,二者形成的悖论驱使着我们观看恐怖动画。

恐怖动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理性”但又与现实相联系的世界,一个可以体会“作死”的惊悚刺激而不必承担致命后果的世界,满足“探求神秘”的欲望却没有风险,这对于观众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游民圈子

《地狱少女》中“失真”的学校场景

游民圈子

《暗芝居》中的“后视镜”场景

恐怖动画制造出的恐怖是观众面对动画中未知的、有威胁的的对象所产生的复杂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既有恐惧和被毁灭的威胁,也夹杂着好奇和愉悦,我们在担惊受怕中拓展着现实体验的边界。

我们能够产生“恐惧与愉悦”情绪的重要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代入感,另一个是审美距离,一部成功的恐怖类型作品则要求二者相互配合。

游民圈子

《恶灵猎人》海报

《恶灵猎人》(又译《奇幻贵公子》)讲述了外号“纳鲁”的涩谷社长与他的团队受人委托在各地除灵的故事。

科学技术与通灵能力“花开两朵”的“纳鲁”智商爆表,拥有一流的“捉鬼能力”,他出现的地方会让我们充满“安全感”,给了我们直面恐怖的勇气。

但是如果一部恐怖动画中全是类似的强大角色,都在打鬼而没人被吓,那么它就变成了单纯的“热血战斗番”。

游民圈子

纳鲁开大招

因此作为“纳鲁”助手的普通女高中生麻衣成为了我们感受恐怖的代言人,她对“灵异世界”一无所知,她看到恐怖事物的反应与我们大体一致,沉着冷静是不存在的。

麻衣就是我们代入情绪的“媒介”,我们代入她在“剧情空间”中“行动穿梭”,和她一起被“吓”,一起探索。

游民圈子

害怕又疑惑的麻衣

如果代入感是“助推器”,审美距离的存在仿佛是一道“保险”。

比如有的人甚至会觉得《尸鬼》中这只“酱油鬼”很萌,但要是出现在自己的床头,估计会拔腿就跑。

游民圈子

听说你们觉得我很可爱?

恐怖类型带来的恐怖是艺术恐怖,我们会围观动画里面的吸血鬼和僵尸,在被吓一跳之余,甚至会调侃起来,因为观众身处艺术世界之外,我们通过角色获得的代入感,在一定程度上被“审美距离”削减了

《寒蝉》中的“萌化”人设和各种属于“二次元”的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恐怖的冲击感,创造了有限度的“身临其境”,保证了观众娱乐的权利。

恐怖动画构造的非理性世界更是因为和现实世界差了一个次元壁,审美距离进一步扩大,恐怖浓度进一步降低。

游民圈子

梨花可是恐怖动画中的人物

游民圈子

挥柴刀也可爱的礼奈

游民圈子

萌化小剧场

恐怖动画为了激发观众产生“恐怖情绪”这一纯粹的审美活动,五花八门的“恐怖对象”必不可少,用最简单的词来定义“恐怖对象”,那就是“怪物”或者说“反常之物”。

日本动画中的“恐怖对象”千姿百态,“恐怖世界”亦是各式各样,既有“日式恐怖”也有“西方恐怖”,这和日本文化中“接受,同化和改造”的特点有着密切联系

从日本怪谈到西方吸血鬼

说到“日式恐怖”,我们一般会想到“怪谈”这个词。“怪谈”可以简单理解为“谈论怪异的事物”,就像讲鬼故事一样。但如果从深层挖掘日本的“怪谈”,我们会发现它和单纯讲鬼故事的区别。

游民圈子

小林正树在电影《怪谈》中改编的《雪女》

我们来看小泉八云的短篇小说集《怪谈》中的《雪女的传说》。

男主角被雪女绕过一命,并不准他将这次相遇告诉任何人。多年之后雪女化作普通女子和男主结婚,还生下了孩子,婚姻的幸福让男主松懈,将那次和雪女相遇的故事告诉了妻子。妻子显露原形,变回了恐怖的雪女,离开了丈夫。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性,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难以琢磨的人心。怪谈故事很少以单纯吓人为目的,更多带有一定的体悟和思考,暗示人性的幽微之处。

日本传统艺术创作十分注重个人主观感受,常从日常生活和周遭事物出发,感受和抒发个人情感,因此会诞生出“物哀”等审美概念。

这种基于个人生活和感受进行创作的思想也影响了恐怖类型的创作,“日式恐怖”多出现日常场景,如学校,医院,普通民居,“怪物”往往藏在常见事物中。

如《午夜凶铃》中的录像带,《鬼来电》中的手机,甚至是《鬼水怪谈》的水滴中。就连“日式鬼宅”和“西方鬼宅”也各不相同。

游民圈子

《咒怨》中“平平无奇”的凶宅内景

游民圈子

美国电视剧《鬼入侵》中的希尔鬼屋

日本艺术创作对于主观精神的重视,使得“日式恐怖”就算有血腥场景,也往往伴有“心理恐惧”的成分,诡异的气氛和脆弱的人际关系不断撩拨着我们的神经。

在《寒蝉》中,男主角前元圭一和四名少女的友谊与其说是因为“御社神作祟”带来的死亡和“鬼隐”(失踪),不如说是因为猜忌和不信任。

圭一初来乡下和礼奈,魅音,沙都子和梨花成为好友,但在警察来调查摄影师之死后开始怀疑身边的朋友,而四位少女同样有所隐瞒。

透过圭一的双眼,少女们的一举一动都变得恐怖起来,安静祥和的村庄充斥着诡异的气氛,圭一的内心也在挣扎中走向分裂,最终也导致恐怖的惨剧。

游民圈子

也曾拥有的愉快校园生活

游民圈子

逐渐“坏掉”的圭一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往往是“日式恐怖”的重头戏份,在恐怖故事中展现人性成为了其特点之一。或猜忌或相助,或痴情或薄情,或贪婪或慷慨,这些人往往比“鬼怪”更引人注目。

“日式恐怖”动画中的“反常之物”多为日本本土的神怪,深受日本本土的“神道信仰”的影响,“万物有灵”的观念为生活中的一切都蒙上了神秘色彩,按照故事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日式恐怖”大致分为民间传说都市传说校园怪谈

游民圈子

《怪化猫》海报

1.民间传说——顾名思义是长期流传在民间的怪诞故事,较为古老,具有日本传统风格。

《怪化猫》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日本民间怪谈,男主角卖药郎云游四方,驱除四处作祟的“物怪”。

所谓“物怪”是由人无法得到的欲望或者怨念而生发出的。卖药郎在驱除的过程中必须查出“物怪”的“形,真,理”,即“物怪的本来形态,产生的原因以及当事人的真实想法”,这意味着要想除妖,必须看透人心。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怪化猫》中的“形真理”

‍“无脸男篇”中的压抑自我的女主角蝴蝶未出嫁时被母亲控制,出嫁后被婆家压迫,失去了自我,杀死了婆家人,也引出了“物怪”。

游民圈子

无脸男篇中的家族屠杀场景

“鵺篇”中三位求婚者一心只想通过娶香道女继承人来获得绝世名香东大寺,以至于被折磨而死而意识不到已死的事实,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已经化为朽木的“东大寺”营造的幻觉,没有女继承人,也没有名香,有的只是一块不甘被遗忘的木头。

游民圈子

死于欲望的“求香者”墓地

游民圈子

充满不甘心“鬼魂”的府邸

在动画中,化猫,无脸男,座敷童子,海访主等民间传说中的“异物”轮番登场,视觉风格颇有日本浮世绘的味道,加上和纸的质感,营造出超现实的诡异气氛。

除了在整体上讲述民间传说,“日式恐怖”动画也会在叙事中加入宗教相关元素,如《寒蝉》的古手神社和绵流祭,《恶灵猎人》中巫女的除灵仪式等。

游民圈子

巫女绫子净化“灵”的场景

2.都市传说——都市传说也是日式恐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传说”多为流传在当代都市的怪异事件,比起“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都市传说”的各类细节显得更为“具体可考”。

比如说到“都市传说”类动画就不得不提的,已经播出七季的《暗芝居》。“纸芝居”本来是诞生在日本昭和初期的连环画剧目,类似于“拉洋片”,但在《暗芝居》中,“纸芝居”成为了一个个“都市传说”的表现形式。

在这里,没有了华丽神秘的民间传说,多了当下的日常感。泡面番的短小篇幅更能体现都市传说精简快速的传播方式。

游民圈子

——刚刚搬入新房间的男子发现自己被长发女子偷窥,桌子下面贴满了符咒;
——厌倦工作和家庭的男子随着商场的电梯最终降落到空无一人的“地狱”;
——挤在地铁中的疲惫“社畜”发现眼前的“怪物”在不断变大并最终吞噬自己。

都市中压抑无助的灵魂随时可以与“恐怖对象”相遇。与“民间传说”中有名有姓,自成体系的鬼怪相比,“都市传说”中的鬼怪则显得“没有逻辑”,仿佛随时出现,随时消失,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遇见。

游民圈子

“乔迁之喜”

游民圈子

想要自己呆着的男子永远自己呆着了

游民圈子

过劳的上班族


3.校园怪谈——指流传于校园中的恐怖故事,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听同学小声说过这类故事,校园番中的“夏日试胆大会”的素材也多取材于“校园怪谈”。

《替身》中的三年三班每年都会有一个“已死之人”,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而他的存在会让班级的其他人死去,为了避免这一点,班级会选出一个人将其当作“已死之人”,绝不能与他产生任何接触,维持班级人数不变,便可平安无事,但插班生的到来会打破平衡,这项“校园规则”被历届学生铭记于心。

游民圈子

《替身》中三班校园怪谈开始的地方

《恶灵猎人》中“被禁止的游戏”单元聚焦了在校园中流传的占卜游戏,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做这个游戏其实是在帮助“养蛊”害人,学生们秘密进行的仪式其实招来了“反噬”。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校园怪谈”中往往具有仪式的存在,仪式必然会带来“禁忌“,一旦违背某个规定就会招致“恐怖对象”,而且仪式必然需要秘密地在小团体中进行。

而“仪式感”,“禁忌感”和“隐秘感”不仅营造了神秘的气氛,也与青少年的心理不谋而合,这大概也是“校园怪谈”能自成一派的原因吧。

日本恐怖动画中的西方元素

说完了“日式恐怖”,我们再来看看日本恐怖动画中的“西方恐怖”。

从表现主义电影到环球怪物宇宙,欧美早期恐怖电影充满了阴郁华丽的哥特气质,而哥特恐怖也成为了西方恐怖电影的源头,吸血鬼也成为了经典哥特恐怖符号。

*表现主义电影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以阴暗扭曲的室内置景和夸张的表演而著称,多为恐怖或犯罪题材,展现人内心的错乱与疯狂。

*“环球怪物宇宙”指上世纪20-30年代环球电影公司影片中颇受欢迎的一系列怪物,如吸血鬼,狼人,科学怪人等。 

游民圈子

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之一,吸血鬼电影鼻祖《诺斯费拉图》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哥特风浓厚的“环球怪物宇宙”扛把子《科学怪人》

《皇家国教骑士团》(Hellsing) 将背景设立在英国,吸血鬼猎人组织与纳粹制造的吸血鬼军团进行恶战,华丽的动作戏和暴力血腥的场面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游民圈子

《皇家国教骑士团》拥有华丽的画面

在新房老师的意识流实验之作《珂赛特的肖像》中,被贪恋“永恒之美”的画家杀死的少女珂赛特将诅咒附着在杯子上,而在古董店打工的大学生永利发现了那只杯子并爱上了杯子中的少女影像,与珂赛特定下契约并承受诅咒,整部作品拥有浓厚的哥特美学,也不乏惊悚场景。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有趣的是,原本作为欧美恐怖惊悚电影重要元素的的哥特风,在近年的动画作品中却大多走向了子供向,如《僵尸新娘》《通灵男孩诺曼》《精灵旅店》等作品,只剩下了哥特,而不见了恐怖。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僵尸新娘》《通灵男孩诺曼》《精灵旅店》均为PG级别,标准的全年龄向

除了哥特、怪物、暴力等,西方恐怖元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类型。

在《伊藤润二惊选集》中的“蛞蝓少女”讲述了喜爱在背后议论别人的少女口中突然长出了蛞蝓,最后躯体完全消失,头颅成了蛞蝓的“壳”,再也无法讲话。

游民圈子

蛞蝓少女

这就是“西方恐怖”中的身体恐怖(Body Horror),即通过身体的畸变制造恐怖效果,包括但不限于肉体的腐烂,破碎,变异和寄生,反常的人体挑战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激发出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担忧。

我们熟悉的“异形”系列和僵尸题材都位列其中。

游民圈子

《异形》中令人胆寒的寄生物抱脸虫

游民圈子

红极一时的美剧《行尸走肉》

再比如《学园默示录》和《学院孤岛》中的美少女们对突袭校园的僵尸大开杀戒,血肉横飞的场景刺激着观众的神经。

游民圈子

《学园默示录》

游民圈子

《学园孤岛》

与日式恐怖重视日常,心理恐怖和人性的特点相比,西方恐怖则更重视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比如《月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死神来了》等血浆横飞的“死亡大秀”。

如果想要一次性领略东西方两类恐怖,小野不由美老师的《恶灵猎人》可谓绝佳融合,推出了由日本本土的僧侣,巫女,灵媒,澳大利亚驱魔神父,英国超自然现象学者和中国术士的“国际化捉鬼除妖团队”。

我们在动画中既可以领略民间传说,都市传说和校园怪谈三类日式恐怖,同时也可以一窥西方恐怖。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恶灵猎人》中的“花式作法”

结语

随着动画创新发展的需要,动画类型将会不断发生交叠重合。日式恐怖类型和西方恐怖类型并非“泾渭分明”,像所有亚类型一样,它们的边界在逐渐模糊。

比如在伊藤老师著名的《富江》系列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富江不断被杀死又复生所带来的“身体恐怖”冲击,也能领会到偏执与占有欲引发的人性扭曲。

游民圈子

游民圈子

《伊藤润二惊选集》中魅力超群的富江

早在1968年播出的《咯咯咯的鬼太郎》中,作为幽灵族后裔的鬼太郎和他的眼球老爹一起生活,他既和邪恶的妖怪作战,也负责协调妖怪和人类的关系,在当年来看如此猎奇的设定却是少年向的大众作品。

与爱情,喜剧,动作等类型相比,恐怖并不属于大众审美,恐怖元素比如怪谈,吸血鬼等随着动画的不断发展,早已经融入了更为主流的类型中。

游民圈子

那只眼球就是鬼太郎的爸爸

比如我们熟悉的《滑头鬼之孙》《少年阴阳师》《青之驱魔师》和《格雷少年》是热血战斗成长番,《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和《虫师》则是日常向,《地狱老师》则近乎搞笑番。

这些日本动画或多或少带有恐怖元素,但这些元素已经成为“装饰品”而非“主体结构”。

与产量稳定的恐怖电影相比,恐怖动画的制作近年略显颓势。但作为拥有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载体,我们也在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恐怖动画能够将我们从“Jump Scare”中拯救出来,让我们眼前一亮,后背一凉。

修改于 2021-05-25 16:18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

百家争鸣

深度好文,独到观点,全都在这里~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