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uber将消亡还是新生?分众时代的偶像革命论

2019 年 4 月 1 日,日本皇太子德仁继位,改元“令和”。

游民圈子

虽然“偶像”的历史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人们早就习惯按年号来给偶像变迁分代,慢慢成了某种传统。

怎样的偶像模式,能够打上下一个年号的烙印?

游民圈子

秋元康式大型女团的辉煌仍在持续;

偶像大师与 Bushiriod 的多媒体联动模式依旧能俘获无数粉丝;

V 家人气虽有下滑但死忠粉丝数量不减;

就连刚刚辞世的“日本偶像之父”喜多川,留下的遗产仍然统治着整个男性偶像领域。

游民圈子

而生于亚文化、长于网络空间的 Vtuber,在起初的增长期冷却后,问题从“游戏部”事件到绊爱的中之人事件,再到近日“蝙蝠妹”宇森ひなこ的引退——Vtuber 业界在成熟之前,劳资矛盾就上升到极端紧张的地步。

悲观的观点认为, Vtuber 好像只是一个新潮概念,最终仍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游民圈子

但拨开表面的云雾,回归偶像文化的发展历程与 Vtuber 的实质,我们仍然足以肯定,Vtuber 绝不会止步于此。

相反,它将如同三十年前的“小猫俱乐部”一般,掀起一场对现有偶像形态的革命。

游民圈子

 回顾:喜多川与秋元康 

“偶像”原本指宗教中的神像,是神在人间的化身,具有高于人类的完美属性。

而这个含义进入演艺界之后,就成了“具有高超技术,在各方面塑造完美形象的演艺多面手”。这也是山口百惠一代的偶像定义。

游民圈子

这个年代的偶像更接近于现在的多栖艺人,最重要的是歌舞表演的“硬实力”,以演出与作品俘获粉丝。

而改变这一定义的,在男性偶像界是喜多川,在女性偶像界则应归功于秋元康。

游民圈子

喜多川为偶像业界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重视人设塑造。

“人设”顾名思义,就是人为的角色设定。喜多川创立的杰尼斯模式要求每一位旗下偶像保持富有吸引力的、一贯的人物形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严格管控偶像的曝光频率与方式,同时也限制偶像的个人生活,甚至禁止偶像使用社交网络。

杰尼斯系的三大特征——以美少年为主的甄选标准、偶像与粉丝共同成长与“杰尼斯式微笑”都是人设导向的典型结果。喜多川认为,偶像的目的就是为粉丝与偶像本人创造理想,带来光明与快乐。这一点自然成为整个杰尼斯帝国全员人设中的重要部分。

游民圈子

满足这一目标的最佳形象,自然是面带阳光帅气微笑的美少年;而偶像与粉丝共同成长,正是向粉丝展示实现理想的过程,同样也是以这一目标为核心。

而秋元康则更为自由,他打破了喜多川硬性控制的模式,提出“触手可及的偶像”概念,通过人设构建粉丝、偶像与运营的合谋。

诚然,在大量的面对面接触中,“人设”的维持变得困难,但通过合理的运营手段,往往能够化“崩坏”为“反差”,化“缺点”为“萌点”。

但秋元康式的偶像团体也有其底线,“恋爱禁止”就是其一,这一条例本质上是构建少女的纯洁人设,制造恋爱幻想,时至今日也颇具争议。

游民圈子

而这个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偶像团体规模的发展与扩大。早期偶像往往以个人与三人左右的小团体为主,而在这两位制作人之后,同一事务所的偶像团体数量和规模也逐渐膨胀。这也带来了复杂的选拔体系,进一步增强了粉丝的参与度。

 分析:多元化与立体化 

回顾两位传奇制作人对偶像文化的理解,可见基于“人设”的新偶像确实是对原本基于演艺实力的偶像的一场革命。而这种革命又为什么得以成功呢?

过去基于“硬实力”、基于作品评价偶像优劣的维度往往单一:粉丝喜欢的声线与舞蹈也无非少数几种,影视表演的实力更是有明确的好坏之分。

游民圈子

而人设既不是几种演艺能力的总和,更不只是几种属性的简单加和,而是一种人造的、模拟的人格,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它的优势一在多元化,二在立体化。

以人设为核心的偶像把单一的维度拓宽,成为对几种属性的综合评价,从而拓宽了受众。在这种体系下,原本的缺陷也能成为优势,硬实力一般的偶像也能俘获足够多的粉丝。目前国内小鲜肉的影视演出能力虽然不如老戏骨们,但他们的人设营造合理,同样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功。

游民圈子

而这多个维度也使得偶像的形象更加立体,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使得粉丝的幻想更加真实可感。

秋元康式偶像往往制造大量直接会面的机会,建立剧场、举办握手会、开放社交媒体,力求向粉丝展示更易于触摸的偶像形象。而在所谓“地下偶像”界,偶像与粉丝的距离则更进一步。

游民圈子

之前提到的规模扩大也是这种模式的直接结果。人设虽然总体上拓宽了偶像的“戏路”,但因为每一位潜在粉丝对各种属性的偏好不同,不像演艺能力那样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所以每位偶像能吸引的粉丝量反而缩小。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偶像数量的膨胀就成了唯一选择。

以这个趋势分析,在多元化与立体化上更进一步的偶像模式,将成为新时代的偶像文化的主导。

而 Vtuber 正是在这两方面都胜于现有其他偶像的一种全新偶像模式。

游民圈子

 现状:分众时代的 Vtuber  

前文我们提到,Vtuber 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它在多元化和立体化两个方面胜于现有的偶像模式。

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说到底,人喜欢的终究是人。不论是远古的“神性”,还是当代的“人设”,都是对人之美的一种归纳总结,是工业化体系对人格的近似。

但这种近似在真正的人格面前,必然是扁平无力的。

游民圈子

目前 Vtuber 的主要“工作”是高强度的直播,这种强度的直播远超于任何传统偶像企划。在如此高强度的曝光下,任何人都难以完美地维持人设。

随着直播时长的增加,角色必然从“预先划定的人设”变成“以自身人格为基础的表演”。也就是说,打上强烈的中之人烙印。

虽然一些原教旨虚拟偶像爱好者并不喜欢这一点,但恰恰是这个特性让 Vtuber 得以爆红。从整个行业来看,从业者的人格与表演模式各有特色;从个体上看,具体的人格也必然是立体的。

这样,就在多元化和立体化两个方面,战胜了传统的偶像模式。

游民圈子

事实上 Vtuber 的模式,正是所谓“分众时代”典型的传播模式。“分众”的概念与大众相对,强调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分别提供不同产品。这在前互联网时代需要极强的营销能力方能实现,在偶像业界做到这一点的,远有秋元康,近有 Bushiroad,并不算多。

游民圈子

但处于互联网时代,局势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

通过网络推送精准定位,建立创作者与观众的连接,已经成了平台的基本功。任何人都能轻易地从全球找到属于自己的少数粉丝。也正因此,“分众”从一个营销概念转为时代的代名词。而 Vtuber,则必然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偶像形态。 

 前瞻:幽灵在赛博空间游荡

 前文分析了Vtuber 蹿红的原因,但是其后果或许更为深远。

诚然,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Vtuber 必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但不论是套用之前的分析,还是从分众的视角来看,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每个单独角色的目标人群反而会进一步收窄。

游民圈子

而不论怎样收窄,对于个人创作者总是有利可图的,但这会极大降低资本的规模效应——原本资本控制下的偶像团体应当成为有机的系统,达到“1+1>2”的效果。但由于每一位 Vtuber的目标人群过窄,导致即使同时运营大量 Vtuber,竞争力也不会高出个人势的“一盘散沙”太多。

游民圈子

在本文开头提及的几次事件,其本质就是资本扩张程度不如预期,而具有强烈中之人烙印的角色具有惯性,不可能如臂指使。这两重压力使得劳资关系激化,结果必然不好。

这并不只是一场对旧有偶像形态的革命。这是对整个资本控制的偶像界的革命。

游民圈子

这是一个虚拟但又无比真实的幽灵,游荡在整个赛博空间。

游民圈子

修改于 2019-10-21 19:36

百家争鸣

深度好文,独到观点,全都在这里~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