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黑变得更完美,《罗小黑战记》中的不足和问题

作者/ 旅鸟妄言
“《罗小黑战记》大电影仍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它对一般观众提出了一定的‘脑补’要求”

游民圈子

9月7日,《罗小黑战记》大电影提档上映。对大多数路人观众来说,这部动画电影或许显得并不起眼;但对于粉丝,超话里却早已刷满“有生之年”,此前规模不大的点映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本片的上映之所以能引得粉丝如此疯狂,大概与其TV版高评分、慢更新、常年经费紧张的特点有关:自2011年进入人们视线以来,这部画风简洁、风格温馨的“泡面番”,竟然出乎意料地拿下了豆瓣9.6的高分。

游民圈子

为了能够在未来继续追番,冲首日、打高分、勤宣传,做罗小黑的自来水是粉丝们可以做的唯一努力。电影上映两周以来,《罗小黑战记》大电影凭借着精良的制作、温馨的故事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它的豆瓣评分稳定在了8.2分,票房也已超过2亿。

可以说,罗小黑作为国产2D动画电影,有着非常上佳的表现。

游民圈子

然而,诚如木头自己所言,《罗小黑战记》作为电影并不完美。撇开制作上的客观困难不谈,也并非如某些粉丝所吹捧的那般“没有硬伤”。

“从不回避问题”,这或许是使得木头能一步步走到如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粉丝,在给大电影打出一个无愧于心的10分以后,自然也有再做一些事情的义务。在电影大盘已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就来聊一聊大电影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让小黑成为更好的小黑,尽一份绵薄之力。

(预警:本文内含大量剧透)

塑造不足的核心意象——“家”

在《罗小黑战记》的宣传语乃至宣传曲中,“不再流浪”四个字都是主打的关键词。纵观影片叙事主线,无论是以小黑以及无限为首的主角团队,还是反派风息,两边的矛盾也都围绕一个“家”字展开。

游民圈子

但是,细思即会发现,全片中对“家”这一意象的刻画显然是存在一些缺漏的。

从小黑的角度看,“家”的失去和获得、流浪感与安稳感间的反复摇摆,构成了电影的主线故事。

游民圈子

故事的开头,森林毁坏、树木倾倒,小黑失去了它栖居的森林,因此踏上寻找家的道路。当他一路流浪、居无定所时,路遇的风息等人给了他食物与住处,成为他的新家。然而,短短半日,执行者无限对风息的追捕,打破了这里的安宁,被无限带走的小黑被迫跟随这位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重新陷入流浪,直至片尾。

游民圈子

在开篇森林毁坏的场景中,小黑一直是以孤身一人(猫)的姿态逆行其间,与周围的小动物并无互动,更未出现任何让小黑眷念的其他角色。假使如此,小黑所失去的似乎只是一处具象的“山居”,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家。

游民圈子

由此出发,对比此后小黑对风息一行人的“好”的眷念,以及全片最后小黑选择与无限相依为命,“有师父的地方就是家”这份抽象化为“家”的温馨,二者的差异明显。追寻所失与得未曾有,两者之间的心情差别是微妙的。

游民圈子

电影以前者起势,又以后者收尾,小黑心情刻画在细节上喜怒丰富,但在大的趋势上却缺乏具有引领性的清晰脉络,只能留待大家脑补。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对反派风息的行为动机的刻画上。

透过风息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最初,妖精与人类的生活互不打扰。风息的故居,灵力充沛的“石头城”,曾一度是妖精的天堂;渐渐地,妖精与人类开始一起生活,但人类敬畏妖精,二者矛盾也并未激化;随着科学与工业的发展,人类侵入到地球的边边角角,留给妖精的选择,只剩下远离人类或扮成人类“偷偷摸摸”生活其间。对这种“偷偷摸摸”的反抗,成为风息与人类为敌的重要理由。

游民圈子

但是,在这些风息的过去里,其所眷念的东西也是相对抽象、模糊的。若“不偷偷摸摸”重要,那原有的自由是怎样的,观众不得而知;若地理上的“不愿离去”是重要的,那么从电影的世界观来看,“奇装异服”的无限在城市里也只是多了些回头率,风息又未尝不可以现在的样子生活其中;若“为了妖精”重要,那么“妖精”这一群体有着怎样的诉求,需要怎样的生活,在电影中也同样没有点明。

游民圈子


城市中的妖精

从电影给人的观感来看,观众反倒更会觉得是风息太过偏执。在电影的后半段,借他人之口说出的一句“太执念”虽然做出了一些回应,但仍旧显得比较苍白。

当然,过分具象地讲述故事对于电影来说,也不是必要一环。跳跃式的讲述,也可以剧情充分留白的情况下,显得不完全而完整;于角色的构建来说,多面化的动机较之于单面化的动机,也存在使人物更加饱满而立体的优势。

如宫崎骏的大多数电影,其故事讲述方式都显现出典型的“重在参与”的特质,往往以情绪的调动填补剧情完整性上的缺失,自成一派。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与苏菲幼时是否真的相遇,剧情交待并不明晰;《千与千寻》也同样未对汤屋所在世界的具体设定等进行展开,只作为千寻冒险经历的抽象背景。

游民圈子


《千与千寻》中的汤屋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于观众而言,电影中存在多个或者一个冲击性的“记忆点”仍是重要的。

在宫崎骏的《毛毛虫菠萝》制作花絮中曾介绍过,为了做好小毛毛虫在勃勃生机中的那一次回头,宫崎老爷子及团队经过了漫长的修改、调试。这正是因为,那一瞬的“生机”,是小毛毛虫在生命伊始时直观而强烈感触,是小毛毛虫眼中世界的重要状貌基础。

游民圈子

开幕时,电影展现了小黑在森林中惊醒而奔逃的场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也许在家乡已经奔波依旧,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过许多令人动容的经历。但对于一部电影,这或许不能够光靠观众来进行“脑补”。

而风息的故事,也随着念白般的叙事一晃而过,虽然无甚可指摘,但也并不令人记忆犹新。

叙事风格趣味有余,带入感不足

动画不同于小说,没有明确的第一、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通常来说,主角会被下意识的认定为第一人称视角。

在这一视点的选择上,动画也往往偏好选择更易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的经历及心情上变化,角色得以成为观众共情的连接点。但在《罗小黑战记》中,这样可共情、可代入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的。

首先,作为主角的小黑,其设定为价值观一片空白的孩子。这在动画作品中并不鲜见,宫崎骏笔下的主角这样的形象有很多,暑假爆款的小哪吒也是这样。

游民圈子

若能通过孩子纯净的眼睛,更鲜明地表现出成人世界里趋于平淡的喜怒哀惧,则可让观众更加酣畅。然而在电影中,这样的描绘却仍显不足。

无限问小黑,风息给他吃的就是好人,为什么他也给,却不是。给不出答案的小黑本可借此有所思量,但下一秒话题便转回到食物上,说是点到为止也可,但与肤浅也仅是一纸之隔。

风息对小黑动手前,电影对小黑的心理描写是相对空白的。一句“这就是你对我好的原因吗”本应是重要的情感转折点,但风息几乎无停顿的动手速度,丝毫未给小黑情绪进一步展开的余地,因而对于观众而言,这一场景的情绪感染力也显得有些微弱。

此外,在整个电影的叙事里,有许多部分是以风息或无限的视角展开的。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看淡风云的无限与一直抱有执念的风息,事实上并不是观众的容易产生共情的对象。观众的体验也更接近于第三人称。此时,通过外化的行为对两个人心理的展开就显得更为重要。

游民圈子

但在分配给无限与风息的大量故事里,两人的性情——一个是处变不惊的最强执行者,另一个则我行我素、性格偏激的反派——并没有经历巨大的变化,也没有展现出更多的层次。这样一来,角色一定程度上变作了“人设”,使得原本丰富的设定在表达上变得略显扁平了一些。

对于众多小黑粉来说,导演木头对故事里世界观、价值观的精心构建固然是百分之百的加分项,但作为创作者、表达者,深入浅出、节奏分明的表达也同样重要。

对比更有商业化倾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可以发现,在整体上,《哪吒》的核心世界观与以及故事矛盾,其实是相对简明的,而剧中人物也存在脸谱化的问题。

但若将视线投入到情绪把控上,《哪吒》的优势便非常明显:哪吒独自一人顶着“烟熏妆”在街头晃悠的失落模样、遇见敖丙时几个毽子踢出来的欣喜、被误解时的伤心与嘴硬共存……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把哪吒所经历的孤独与难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一个并不少见的“傲娇”人设在片中变得鲜活。

游民圈子

再将目光投向叫好不叫座的《大护法》。其威权制度、警察国家的立意,可谓主旨深刻,格局极高。但在刻画上,大量远景镜头、并不明晰的叙事与过分冷漠寡言、不近人情的主角选择,使得观众很难有所共情,始终处于在观看他人故事的观感中,其结局也必然是懂其深意者赞叹,对路人却缺乏感召力。

游民圈子

无可否认的是,艺术作品的思想和表达应该兼顾,仅有思想上的深刻,而无深入浅出的表达,必然有所偏废。在TV中或番外漫画中,单章篇幅短暂、剧情紧凑,观众们要做的,只是通过一个个的零散的“点”来感受其中的深意,对创作者讲述上的要求也不像电影般需要收放自如 。

无论《花精灵》一集对人们习惯性漠视渺小生命的刻画,还是月宫上老君带领清凝审视“人间”的渺小,都集中于一点展开,融宏大于寻常,也成为剧集“封神”的重要原因。遗憾的是,在电影中,这样不疾不徐却引人深思的剧情有所缺失,TV及漫画中最大的优势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一个个“点”的连贯性花费了太多笔墨之后,原本浅白但发人深省的故事结构就被冲淡了许多。

游民圈子


《罗小黑》剧集中的花精灵

另外,不少小黑粉都提到,一刷觉得前半程推进太慢,二刷却惊觉细节满满。但事实上,电影本身并不是找别扭的游戏。在铺陈细节之前,更重要的,或许是讲好一个主线故事。这正如木头所言,彩蛋只是玩笑,图个乐子,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将视线落回作品本身以及更多人的观感上。

群像与世界观的刻画仍有缺失

在《罗小黑战记》整部电影中,出场人物并不算少。单论新出场的配角,也有洛竹、虚淮、天虎等等。对于他们,电影却没有进行足够的描写,有时会让人它们只是一个个推动情节发展、介绍世界观设定的NPC的错觉。

游民圈子

虚淮的设计手稿

在对风息的追随者们的刻画上,这一点体现得尤其典型。纵观整个动画,洛竹、虚淮、天虎为何追随风息,未有任何笔墨涉及。相反,从无限等人的聊天中,倒可以知道风息行事的极端与拒绝与他人交流,这样一来,细心的观众不免会觉得配角们的忠心耿耿似乎有些难以解释。

同时,在故事中的风息,似乎并没有强大到制造出足够的威慑力,导致其他妖精不敢反抗,然而,即使洛竹对风息杀害小黑的行为已经明显表现出了不赞同,其仍然未曾试图出手阻止或离开风息,其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为何,还有待进一步的剖析。

游民圈子

风息的人设手稿

同样,“人类”作为被风息憎恨的群体,影片也只一味描写其对自然的傲慢与遇事吃瓜的冷漠。如果仅仅如此,那风息之行为从根源上讲到底有何不可?会馆费尽心思去维持的平衡,意义何在?在妖精的力量明显强于普通人类的情况下,坦白身份对地球分而治之,又有何不可?现状较之于此,优越性、重要性体现在何处?这一连串的问号,影片中似乎都没有答案。

游民圈子

逃离妖怪骚乱的人类

仿佛借着东方文化中对折衷的提倡,或许作品的确可以天然地将价值观的取向偏向维持平衡的会馆——可以说,这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惯性,在设定上也具有普遍性,并不难理解,观众也未必会产生违和感。但对于这一类型的影片而言,进一步进行展开、得出一个属于该片自身的答案,也无疑是有必要的。

或许对于这样的质疑,两个可能的回应是:影片本身时长有限,并不可面面俱到;小黑也并不是只会有这一部,这些问题还可以留待未来慢慢展开。

对于前一种说法,需要明确的是,一些背景性的答案并不需要被过分明确地和盘托出。在近藤喜文执导的《侧耳倾听》一片中,通过片段的梦境描写与爷爷只言片语的讲述,爷爷年轻时在异国他乡的情感经历就已经跃然纸上。

游民圈子

《侧耳倾听》

通过梦境的补充,故事从眼前少男少女的困惑,扩张成为三代人因梦想、因爱情而生的喜悲的交织,在时间、空间上都更为宽广;相反,本片中,虽也有梦境的侧面描写,却几乎都只着笔于已有镜头的剪辑回放,强化情感有余,却并未使得故事显得更加丰满。

而对于后者,电影并非TV连载,即便是系列作品,单部作品的完整性仍是至关重要的。留待未来的问题当然可以留待未来,但这一部作品当中,一些基础性的世界观,至少应当被提及——哪怕并不充分。目前《罗小黑战记》的故事设计,对于非粉丝的观众而言,无疑是存在观影门槛的。

结语

木头曾说,他认为本片上9分的可能性极小。我想这也是他面对问题不回避的态度的体现。

总的来说,此次的大电影仍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它对一般观众提出了一定的“脑补”要求。即便其并不走大信息量、复杂故事线索风格,单从作品本身来看,它也仍有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

然而,在找了如此多的“茬”之后,我仍然对自己“盲目”打出的10分不觉有愧,也并不觉得这是“华为式营销”,顶着国字头骗取好评。

木头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如何不带包袱、不强加价值渲染地去讲故事。他在寻常里让观众体察出趣味,让讲述上的硬伤被作品风格的温和所柔化,让执着于2D的作画厨们一脸满足,更让粉丝们享受到与寒木春华的众人一起通过TV、番外、电影,一点点去构造起一个并不肤浅、并不单一的世界观的喜悦。

游民圈子

其间诸种优点好评,已有太多的人说过。在这篇文章当中,不过是略过不谈。这个10分,不是打给现在,而是希望木头与员工们过往的坚守能延伸到未来,构建出更完美的罗小黑大帝国。

游民圈子

木头表示第二部和剧集都已经安排上了

常说国漫要有“光”,而木头和他的寒木春华或许并不是光。如其名,他们或许只是一点点初春的新芽——以自己的姿态做出一点点微薄的探索,却在并不尽善尽美的试探里,让饥渴的非子供向2D动画爱好者们,不断尝到了一丝又一丝生的喜悦。

修改于 2019-10-31 16:40

百家争鸣

深度好文,独到观点,全都在这里~

前往圈子

游民星空APP